今天的第一個行程:熊本城,也是我們在熊本市區的唯一行程。一般熊本的行程大都會安排水前寺成趣園,不過我印象中的成趣園就是一個人工造景的庭園,除了無法引起我的興趣外,時間太緊湊以及門票太貴也是放棄的原因之一。
*水前寺成趣園*
前往熊本城要搭乘市電(路面電車),候車站就在熊本車站前。熊本市電的路線很簡單,只有兩個路線,只要不要弄錯方向就可以了,往熊本城要搭往建軍町方向的電車。
車很快就來了,我們搭到的是有彩繪廣告的班次。
列車內裝相當復古,地板也是木頭的,相當有懷舊風味;不過列車的行駛速度倒是比想像中的快,還是要抓牢才行。
市電的車資是單一票價150円,到熊本城的話搭到熊本城前或是市役所前下車都可以。由於車掌廣播的聲音不是很大,所以如果怕坐過頭的話建議是靠近前門一些(日本的公車或是市電原則上都是後門上車前門下車),確定現在到的是哪一站再下車。
從市役所前站下車後就可以看見路標,沿著路標走就可以看到美麗的護城河。河的對面是長塀(ながべい),東起平御橹西至馬具擼,長約242公尺,是現存日本城堡的城牆中最長的一座。白色的牆面配上黑色的木框格已然十分美觀,眼前看到的綠樹是樱樹,所以在櫻花綻放的季節應該更是美不勝收。
今天天氣非常好,沿著河邊走的這段路剛好不會曬到太陽,風吹來涼涼的非常舒服。沿著河邊步行約5分鐘就可以看到行幸橋,過了橋沒多遠就到達熊本城了!(不過後來從地圖上來看,下車後右轉過うまや橋後從須戶口門進去應該可以更近一點)
從這個方向可以選擇從最近的櫨方門或是從最靠近天守閣的頰当御門開始遊覽行程,想想時間應該還算足夠,所以我們決定從最下面的櫨方門進去,從竹之內區開始參觀。
門票是500円,一進門的入口就有紀念章可以蓋,不過我怎麼樣都蓋不好><。
進入熊本城迎接我們的是充滿夏意的綠色庭園,一整片綠色很能讓人放鬆心情。
從竹之內剛好可以看見天守閣,所以吸引不少人在這個角度取景拍照,當然我也不能例外。接著我們就要往天守邁進嚕!
從竹之內往天守方向前進,經過的是左彎右拐的曲路,而且石階段階有高有低,每一階的寬度也不盡相同,走起來相當吃力。據說是為了擾亂敵人攻擊前進的節奏所特別設置的,雖然很難想像戰國時代那些武士要穿著鎧甲在這邊奔跑戰鬥的模樣,但實際體驗之後的感想是:防禦的效果來說應該是相當有效!幸好這些路段現在已經有水泥舖作的階梯,否則我們大概爬完就掛點了。
熊本城名物之一-武者返し的城牆。由於使用獨特的堆建方式,使得越到城牆上端越為陡峭,敵人看到了也要知難而退而得名。
城堡不是一天就可以造成的,在「二樣の石垣」可以看到築城技術演變的實例。
右側比較平緩的城牆是比較早期所建,採用舊的堆築法,左側比較陡峭的部分則是後來本丸御殿增建時擴增的部分,採用的是新的堆築法「算木積」。新舊技法的差異除了城牆主體的石塊堆疊方式不同外,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造成兩者斜度差異的邊角石塊不同。舊的技法是採用長短差不多相同的石塊依序向上堆疊,因側面石塊較缺乏可支撐的力量,所以在不傾倒的情況下垂直角度較小;而算木積則是採用長形石塊與短形石塊交互堆疊的方式,長形石塊給予短形石塊支撐,因而可以在不傾倒的情況下堆疊石塊至接近垂直的角度。
本丸御殿的側面,稍後我們也會到裡面參觀。過了這邊就可以看見凜凜的大小天守閣了。
城中到處可見水井,看起來不是很起眼,但應該算是熊本城特殊的史跡。
當年加藤清正於朝鮮出兵時,在蔚山圍城的戰鬥經驗讓他深深地感受到水的重要性,所以在熊本城內120個地方挖掘了水井。這些水井中最深的達39公尺深;挖掘水井的目的除了確保戰爭的飲用水之外,同時也有築城必須的地質探勘的目的存在。
天守閣前的大銀杏樹。
熊本城別名為「銀杏城」就是由此樹而來。傳說是清正公當年築城時親手種下這棵樹,目的在於確保戰爭的糧食,可惜這棵銀杏是雄樹,不會結果。另外,清正公臨死之前留下關於這棵樹的奇妙預言:如果這棵樹長到跟天守一樣高的時候,就會發生異變;據說後來發生西南戰爭時,這棵樹的確已經長到跟天守一樣高,是不是非常巧合呢!^^
當時的樹已經在西南戰爭時燒掉了,所以傳說的真實性不得而知。但可以確知的是,這棵樹的生命力非常強盛,在戰爭後又重新萌芽,經過130年的歲月長得這般雄偉茂盛。
我們在廣場繞了一圈後,接著進入捱過西南戰爭戰火的宇土橹與重建後的熊本城大天守參觀。
留言列表